截至2020年末,北信瑞丰管理规模仅为88.7亿元,较2019年缩水14.05%,其中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达62%,产品结构不够均衡
作为一家“10后”公募基金公司,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北信瑞丰)不仅未享受到去年公募牛年的红利,反而整体管理规模同比下滑,且出现旗下产品规模袖珍、业绩表现欠佳等问题。
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末,北信瑞丰管理规模为88.7亿元,较2019年末的103.51亿元缩水14.54亿元,降幅为14.05%。
其实,该公司旗下权益、固收产品发展存在“缺陷”。截至去年四季度末,旗下权益类基金、固收类基金规模分别为25.13亿元和63.84亿元,占比分别为28%、72%。
《投资时报》研究员注意到,北信瑞丰旗下权益产品规模疲弱的同时,部分权益基金业绩也表现平平。譬如,截至今年2月22日,北信瑞丰产业升级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-6.91%,同类排名为1649/1654。
就管理规模缩水、部分产品业绩不佳等问题,《投资时报》向北信瑞丰发送沟通函,不过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。
权益产品规模占比不足三成
公开资料显示,北信瑞丰成立于2014年3月,不过公司管理规模依旧不尽如人意,且货币型基金占比权重较高,而权益基金规模则相对处于弱势。
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末,北信瑞丰管理规模为88.7亿元,较2019年末缩水14.54亿元,降幅为14.05%。从公司排名来看,该公司已从2019年末的第96名下滑至去年末的第112名。
具体来看,北信瑞丰旗下货币型基金、股票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、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为55.6亿元、2.2亿元、22.93亿元、8.23亿元,其中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为62%,而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不足三成。
《投资时报》研究员还注意到,除了货币型基金规模同比缩水33%,后三类产品均有不同程度上涨。
从新基金发行来看,据《投资时报》研究员统计,北信瑞丰去年仅成立了两只产品(各类份额合并计算),分别为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A/C、北信瑞丰优选成长,两只基金首募规模分别为2.27亿元、2.37亿元。
此外,北信瑞丰对于新品“补给”也不足。数据显示,最近三个月(2020年11月22日至2021年2月22日)该公司仅有恒盛8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等待中国证监会发放“准生证”。另截至2月22日,在等待发行和正在发行的基金中,都没有北信瑞丰的身影。
除了新基金布局稍显滞后,北信瑞丰旗下存量产品的生存也不容乐观。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末,该公司旗下有19只产品,而北信瑞丰华丰、北信瑞丰优选成长、北信瑞丰量化优选、北信瑞丰研究精选、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/C等10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,占比为52.63%。
在上述管理规模不足2亿元的10只产品中,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/C、北信瑞丰中国智造主题、北信瑞丰平安中国、北信瑞丰鼎丰等6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,其中仅有北信瑞丰稳定收益A/C、北信瑞丰丰利两只产品为债券型基金,其余皆为主动权益类基金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北信瑞丰还存在机构持有占比较高的情况。譬如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A、北信瑞丰产业升级、北信瑞丰鼎利A等多只基金机构持有比例超过90%。
北信瑞丰管理规模(单位:亿元)

数据来源:数据
|